记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送教下乡学生刘栓平
编者按:送教下乡改变着很多人的命运,刘栓平就是众多受益人中的一个。她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认真总结生产中的经验,在两年的时间里综合素质提高的很快。通过送教下乡她不但使自己富裕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还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她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目前的生产状况,决心开发无公害食品,在勤劳致富的同时,解决“菜篮子”工程,让更多的人吃到安全、可靠、高品质的食品。她的成功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硬道理。
刘栓平,霸州市岔河集乡小柏村一名普通的妇女,在她的人生历程中遇到了来自霸州市职业技术中学的一群老师,正是这群老师改变了她的生活,改变了她的命运。
2010年9月,刘栓平没有想到,自己又成为了一名学生,重新坐在了难以忘怀的教室。当她坐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另一方面感慨万千,回忆当年初中毕业时,自己想继续上学,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能力再让她留在学校,等待她的是农田的劳作。正是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求知的欲望,使她更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班里她学习最刻苦,和老师交流的最多,电话咨询的时间最长。
岔河集乡小柏村是一个以农田种植为主的村街,由于该村的土壤性质特点,特色的产业是甘薯种植,这里的大多数农户都种植甘薯。刘栓平家也不例外,经营者自己家里十几亩土地,农忙的时候主要下地干活,农闲的时候打零工,家庭不算特别富裕。在生产中,刘栓平几乎没有什么技术,看到邻居家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别人育秧她就育秧,别人栽植她就栽植,别人除草她就除草,完全是模仿别人的劳动,经济效益也是一般。
但她加入送教下乡教学班以后,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时总结生产中的技术环节,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她的进步非常快。2011年春天,在育秧的后期,甘薯秧苗出现了问题,一夜之间叶片卷曲。她马上给学校的专业老师打电话,四个专业老师在第一时间到达刘栓平的育秧池,共同对病情会诊,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并给刘栓平制定了防治方案。经过几天的打药和加强管理,病情得到了控制,秧苗恢复了正常,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这件事情,刘栓平更加钦佩送教下乡的专业教师,更加刻苦的学习。2012年,她除了自己家的土地外,又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甘薯,其中种植早薯20亩,晚薯30亩。目前,早薯已经卖完,纯利3万元,30亩晚薯也陆续入窖,明年春天出售,预计纯利7万元。
刘栓平发展甘薯种植的同时,也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她积极给其他的学生联系外村的土地,一起承包。又联系了几家种植户,一起育秧、一起栽植、一起打药、一起除草,形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小雏形。她经常带领乡亲们学习科技知识,谁家有问题往往先去找她解决,她也会认真地给人家分析和答复,在小柏村提起刘栓平没有不挑大拇指的。
刘栓平在得到了实惠之后,没有满足于现状。她总说: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局限于目前的生产状况。因为她考虑到,现在种植的甘薯由于在预防蛴螬环节上使用的是高毒的农药,这无疑影响了甘薯的品质,使甘薯中的药物残留加大。她多处联系,向学校的专业教师咨询,经过学校老师的帮助,她联系上了河南科技学院的教授,可以用低毒的农药解决蛴螬防治问题,并且农药使用成本从每亩地一百元降低到二十元。刘栓平计划在2013年用自己的土地做对比试验,试验成功后向乡亲们推广。她说:现在我们承包这些土地的利润是十万元,如果我们采用低毒的农药,就可以使甘薯的品质上档升级,如果我们申请无公害食品成功后,同样的产量其产值可以翻番,达到20万元。
乡亲们相信刘栓平,也依赖刘栓平,他们知道,有这样的领路人,会让他们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