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研究内容

2021-02-22

1.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1.基础太薄弱。这个问题是多年来逐渐形成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就算上了重点高中最终也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考取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来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因此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中职学生的就业虽然出现了回暖,但是,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2.缺乏学习兴趣。正由于基础差,从小到大多数都是从初中或者高小开始,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一些极端的例子,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这个钱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等等之外的额外的一笔收入。也就是说,包括家长在内,有极少数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到了中职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或者进入校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呢,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因此,让学生来学校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让他们真的学到一点知识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有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就更别说什么进取心了。

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孩子应该都是相当的聪明,即便是十几年都没有怎么读过书,脑子还是很灵活,但是为什么聪明却成绩不好,根据一些观察发现,智商超常儿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也会学习很一般,而他们又需要专门的人来引导,这样就说明智商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不到30%,更多的需要后天的努力,而这个后天的努力,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再重点听老师讲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生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

5.学习的自制力差。虽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布置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课余的时间学生宁愿选择发呆,都不会去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这样看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有些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的科目,非要老师不断督促和做思想工作,才能坚持。

6.学习无压力不努力。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而霸州大部分家庭都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生活压力,学费对于家庭而言也不是负担,学生上学也没有承担过重的压力,再加上现在社会崇尚以收入高低和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而这些又没有和学历挂上钩,学习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更别说会有什么学习压力了。将来就业获得收入在这些学生看来和自己现在读书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更加就没有什么动力了,因此,不努力的中职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从整个学校来讲,学风并不会很强。虽然他们也是学生,但似乎主要目的反而不是学习。成果研究落实的内容体现为:找准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活动教学理论认为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活动中养成的,不断强化,达到自觉化程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支撑。此外,通过成果研究落实,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体现,形成课内和课外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性意见。根据各年级的学习习惯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运行过程中,首先要有效地推动我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模式。为保证教学成果的质量,成果完成人员全部是优选的我校有经验的教师,并提出了“以成果促进工作,以工作完善成果”的口号。为方便成果的落实与研究,我们又确立了若干个子课题,根据完成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擅长,分题结组。成果完成人员每两周集合一次,汇报总结,交流研讨,及时发现误区或盲点并加以修正,从而保障了成果落实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