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中职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科目多、知识7面广、难度大,致使学生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一蹶不振。中职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将这种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成果主要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低起点。低起点,注重基础,逐步规范。在学科教育中,规范学生上课、作业等基本要求,逐步改变新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拖拉不完成等不良的学习行为。
(2)严要求。严要求,注重细节,严之有“理”。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低起点”的基础上,学校始终从细节、小处着手,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序,严而不厉。
(3)小步升。小步升,注重反馈,循序渐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及时反馈、表彰和激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勤矫正。勤矫正,注重监督,反复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5)挖掘一切教育力量,培养学生的四个学习习惯:一是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二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8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四是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使适应时代发展。
(6)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如教学方法)。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教材观,树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生观。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工作,始终围绕学生去进行,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用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通过积极的引导,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7)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使适应时代发展。
为此,我们进行了“技能先导法”的教学尝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调查显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第一要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的教学方法——以技能为先导,由技能带动理论。逐步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预习——研讨——评价——质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