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2021-02-22

        在成果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以成果研究为龙头,崇尚科学、勤奋务实、勇于实践、积极创新,保证成果研究工作稳步开展。成果完成人员团结一致,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科学性、客观性、发展性原则,落实推进教学成果的实施,经过七年的实施11与检验,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取得了初步成果。

1.学风的转变我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预习——研讨——评价——质疑——辅导。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研讨是指课堂上师生进行研究讨论学习内容,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闪光点、亮点,采用激励性评价;我们一般要求老师用20分钟指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给学生更多时间去提出疑问,深化所学内容;辅导既指上课时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指导,又包含课外老师到课室的辅导。各学科组还结合学生的实际,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如语文课题组的“随堂作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数学课题组的“解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英语课题组的“口语交际”,以培养学生良好口语能力;专业组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2.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如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教材观,树立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的教师观,树立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生观。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工作,始终围绕学生去进行,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用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变化是积极的,有助于推动我校的教学改12革,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课堂结构的变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成果落实之前,大多数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低下。成果落实开展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我们还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使得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综合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不想学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还养成了读书动笔的习惯、勤于实验的习惯、勤于动手实践的习惯,喜欢独立思考的习惯,喜欢讨论问题的习惯,积极积累资料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七年来,大部分学生读书意识有所增强,学习习惯有所好转,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读书氛围比前几年浓厚得多了,教学成绩也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4.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使得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综合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2013至2020年学生参加河北省技能大赛获奖14人次,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先后有66人本科达线,老师参加河北省班主任素质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10人次,发表相关教学论文13篇。

分享